测一测你的内心最渴望得到什么
知乎上有一个被浏览了超过500w次的话题:怎么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?
如果可以,真想邀请三毛来回答。这个过得无比快意潇洒的奇女子,好像永远知道自己该做什么、该往哪里去,一生虽跌宕起伏,却谱写出一段人人钦羡的传奇。
上中学时,老师常常体罚学生,姐姐陈田心也习以为常,但三毛明显和他们不一样——因为数学老师羞辱式的体罚,她愤而休学,靠自学赶上了大学进度,而且成绩优异;
休学期间,她拜画家顾福生为师,很快就发现,自己不适合画画,但在恩师帮助下,她找到了通往文学的路,正式开始了写作生涯;
后来,她又出国游学,足迹遍布欧美三国5所大学,回国后她也曾过过一阵子安稳生活,在台湾文华学院等地教授德语。
日子过得舒服惬意,但三毛知道,这绝不是自己想要的。
1973年,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,三毛决定前往撒哈拉沙漠生活,这一去就是6年。沙漠的苦日子,在她笔下妙趣横生,出版而成的书《撒哈拉的故事》获得了万千人的喜爱。
“休学——写作——游学——定居撒哈拉——环游世界”……这一生,轰轰烈烈,潇潇洒洒,最难能可贵的是,她一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每一步都走得清晰有力,方向明确。
图片来源:易灵大师馆
迷失方向
因为你的需求没有被洞察
有多少人,想像三毛一样快意潇洒过一生,可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纠结和难题,让你进退维谷:
(1)是继续做现在的安稳工作,还是成为一个“朝不保夕”的创业者?
(2)是出国读自己热爱的艺术,还是留在公司继续赚钱?
(3)是听从父母建议赶紧结婚,还是等一等未来可能出现的灵魂伴侣?
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,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的深层心理需求。
深层心理需求,是你内心最深处的冲动,是你真正的欲望,是你的生命力。
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,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5层:
而在这些终极需求之前,还隐藏着一重深层需求,是你不易觉察的:
表面
深层
终极
追求规律
秩序需求
安全需求
喜欢被关注
表现需求
尊重需求
不堪落后
成就需求
自我实现
需求
……
三毛的求变需求很高,喜欢新奇和变化,一成不变的教书生涯根本不适合她,跑去撒哈拉沙漠,体验百变人生,才是她真正想要的,也促成了她文学上的成就。
是否遵循内心的深层需求过日子,区别会有多大?日版纪录片《人生七年》里,就有这么两个鲜明的对比:
从小在奉行精英教育的家庭里长大,贵子一直拼命努力满足家人对自己的期待。努力学习,毕业后成为日本航空的空姐。
可是这份工作,并不像表面那么光鲜,只要稍有疏忽,就会有人指着鼻子骂,高强度压力让她成日惴惴不安,过得郁郁寡欢。
其实,贵子属于高秩序需求、低成就需求的人,这份工作并不适合她。取得成就虽然满足了父母的期待,却违背了自己的内心,所以过的很痛苦。
反观片子里另外一个和她相同类型的女孩高江,在老人院工作的她,早早结婚生子,虽然生活平淡,但是她不因这种普通而感到焦虑,反而过的很幸福。
图片来源:易灵大师馆
深层心理需求中,
藏着你毕生追求的答案
许多人的痛苦大概在于,难以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,反而费力谋取并不需要的。
那些让你纠结、痛苦、迷茫的问题,其实早有答案,都写在你的深层心理需求中,只是你还未看清:
(1)求变需求高的人,去小镇当公务员,必定是痛苦的,同样的选择,秩序需求高的人则会很享受;
(2)顺从需求高的人,却去竞争管理岗,不是自找苦吃?相反,支配需求高的人则会乐在其中;
(3)亲密需求高的人,找亲密需求低的人谈恋爱,却不明白为何对方总是如此冷淡?其实,不是你做的不好,是因为你根本找错了人……
在错的方向上努力,最后搭上的可能是一辈子。
有一本书叫《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》,书中记录了上千例临终病患罗列的「人生最后悔的事」:
「没做自己想做的事」排名第一
如果你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,又如何去实现它呢?
在你内心深处,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?
你的内心追求哪种生活,想要哪种人生?
我们联合壹心理测评团队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、莫瑞人类需要理论等多种理论为基础,研发编制出「深层心理需求测评」:
从秩序、自主、成就、亲和等15个方面综合评估你的个人心理需求
帮你深入了解与探索自己的内在动力,分析你当前的优劣势
根据你的性格特点和个人偏好,帮助你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伴侣,提升你的核心竞争力和生活幸福感
温馨提示:文章的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;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,我们崇尚分享。

标签:
评论列表